趨勢觀點

長照服務智慧化科技應用之分享

賴明妙(馬偕醫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雙連安養中心)、蘇湘怡(雙連安養中心)、張語珊(馬偕醫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雙連安養中心)

迎向高齡化社會,長照服務結合智慧化的科技應用成為未來趨勢。迎向高齡化社會,長照服務結合智慧化的科技應用成為未來趨勢。

高齡化的浪潮湧起、少子化的推波助瀾,帶來照顧需求的遽增;而照顧人力短缺、照顧品質的追求,也開啟科技界與長照界跨領域的合作契機。在不同專業的思維交流與攜手合作下,雖開展了創新的服務模式,但也碰撞出對長照服務智慧化的挑戰與深度意義的省思。

長照服務應用智慧化科技的源起

隨著社會的進步、衛生與醫療水準的提升,台灣老年人口比率在1993年超過7%進入高齡化社會,並在2018年比率更快速突破14%而成為高齡社會,同時,因為生育率的降低也出現少子化的現象。依據國發會人口推計資料顯示[1],台灣15-64歲青壯年的工作年齡人口在2015年達到最高峰,而老年人口更在2016年時超過幼年人口。這些現象顯示出台灣社會正面臨「照顧需求遽增、照顧人力短缺」的隱憂。根據內政部統計,至2017年2月全台15個縣市老化指數達100.18%,這也意味著台灣近7成的縣市老年人口比小孩還多[2]。按照推估台灣65歲以上人口比率在民國115年將超過20%,成為超高齡社會;在未來10年內更將約有72萬人對長照有迫切的需求。且隨著對照護品質觀念的改變,也將越來越重視無微不至的人性化與在地老化的照顧模式[3]。

因此,如何借助智慧化科技的應用以彌補人力的不足並填補龐大且日漸吃緊的照顧人力需求,遂成為政府與民間關注的焦點。

長照服務應用智慧化科技輔助的實例

從所運用的產品設備功能面而言,目前長照服務單位在應用智慧化科技的方向,可歸納4個層面並以安全控管及照護服務為主:

  1. 安全控管:出入安防、行動意外、及時救援…等。
  2. 照護服務:健康量測與管理、疾病控管與預防、復健治療與健促、文康休閒與人際、心理支持與陪伴…等。
  3. 專業整合:醫護、照顧、社工、復健、營養。
  4. 經營管理:行政、人事、財務、庶務…等。

以衛福部長照司「107年度-智慧科技導入失智症生活照護與非藥物治療創新服務」計畫為例,在參與此計畫的18家長照機構暨58項科技設備中,在感知/監測/測量類設備有22項、占38%;科技輔具類設備有9項、占15%;互動式遊戲類復健設備有8項、占14%;雲端服務類設備有8項、占14%;物聯網基礎平臺類設備有5項、占9%;空間/場域/環境類設備有4項、占7%;自動化科技類設備有2項、占3%[4]。另也分享新北市雙連安養中心在長照服務智慧化科技的應用經驗,如表1。

表1 新北市雙連安養中心智慧化科技應用列表

類型

項目內容 內容摘要說明

申請計劃案

100年經濟部「科技研究發展專案創新科技應用與服務計畫」 本計畫運用「一站式服務」的概念,建立「創新整合型銀髮智慧生活便利站」,結合便利的老人科技裝置,使銀髮族能與親朋好友、安養機構人員面對面視訊通話,另一方面整合各類型第三方服務供應商於同一平台,期待使長者不論身在何處皆可享有專為老人提供的服務,建構「銀髮智慧生活便利站」網絡族群與市場。

申請計劃案

102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獎勵民間建築物智慧化改善作業

(一)安全出入辨識與偵測救援系統
(二)無線護理偵測系統
當長者走向危險區域或中心大門出入口時,系統會即時通報服務人員,在第一時間找到長者,避免發生意外。人機操作介面簡化,操作便利。

產學合作

102年起與臺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成立「雙連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智活公園」 將中心長者設為老人福祉商品和服務的使用者,讓研究者去發現長者潛在需求,從長者角度去思考和設計,創造最符合高齡者需求的科技產品與服務。

申請計劃案

103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獎勵民間建築物智慧化改善作業

(一)緊急呼叫無線化系統
(二)無線緊急通報網絡系統
包含:1.彈性化傳輸網絡架構
2.提昇系統相容性
3.人性化管理操作介面

合作開發

105年雙連安養中心、雙連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與浩鑫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發「4G智慧社區照顧服務計畫-智慧社區照顧北部示範場域建置計畫」 研發「HOCA智慧居服管理系統」,提供居服流程數位化、智慧篩選派案、耗材管理、服務評鑑及成果費用自動統整、居家服務行政管理系統等項目。

合作開發

106年~迄今
與友達光電合作開發智慧照護方案
開發智慧長照方案包含生活服務機、訊息推播系統、行動護理機、智慧床墊、精準定位系統、緊急呼叫管理等項目,並提供核心技術雲端智慧資訊系統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整合五大照護專業(護理、照顧、社工、復健、營養)與人事行政、財務、總務等部門,建置管理資訊平臺,提升照護服務與經營管理之效能。

申請計劃案

107年度衛福部補助計畫「智慧科技應用於失智症生活照護與非藥物治療創新服務」

藉由科技智慧設備導入本中心失智專區長者既有照護模式中,以數位體感互動遊戲、高齡者認知訓練應用程式(平板APP)以及陪伴型機器人,來增加失智專區長者活動多元豐富度並達到延緩失能果效,增進失智長者照護品質。
此計畫迄今延續拓展執行…。

合作試用驗證

107年~迄今
與富欣實業合作試用智慧生活服務系統

以安養中心為場域進行舊有建築智能化環境改造,試用驗證聲控SOS呼叫系統產品,可聲控電視/冷氣/窗簾/燈具等,提升長者生活便利性。

智慧化科技應用的發展現況與挑戰

智慧化科技應用的發展,雖為長照服務工作帶來服務品質與效率提升的好處,但在運用的經驗過程中也產生了關於科技、人員與持續使用性的挑戰,容易讓長照服務業者感到卻步:


1.科技

A.長照設備整體佈建成本高
舊有的長照機構在相關的支持環境一般較為不足,導入智慧化科技設備時,往往也未能完整規劃配搭的周邊設備,導致使用過程不順且後期預算費用追加,造成整體佈建成本偏高,因而形成決策兩難。

B.科技設備穩定性不足
穩定性不足易導致產生狀況時無法即時因應調整。例如,設備連接不上無線網路,造成無法使用或無法輸入可用數據,仍須再以人工處理(即做重複工),增加現場人員工作負荷與不信任感。另外,感知偵測器容易誤判或不夠靈敏,也增加照顧者負擔或錯誤依賴。

2.人員

A.科技設計與使用者(長輩、工作人員)的需求有落差
從長照服務機構端來看,有些科技設備的體積、使用流程…等,不符合實務場域的服務空間與動線配置,造成現場人員使用不便利及意願低落。另外,科技遊戲設備的使用,多設計為一對一進行模式,對使用者而言,較不符人力與設備成本。從科技提供端來看,比較常產生的問題為,對機構人員使用前與過程中的教育訓練提供不夠,以及工程人員無法立即支援或改善現場急迫問題(效率不足)。

B.長照機構工作人員科技設備使用經驗不足、接受度不高
科技設備使用的程序較為複雜時,現場人員前置學習期與作業時間變長,容易造成學習的排斥感。另外,科技產品無法完全因應服務對象個別化需求而調整設定,也造成使用意願的低落。

3.永續性

A.科技設備面臨版本更新的使用問題
當長照機構所導入的科技設備遇到版本須更新,又無法與原有系統設備整併使用時,除了增加單位的成本及學習負擔,也會產生「被迫升級」無奈感。

B.輸出數據的分析判讀與運用問題
首先,在長照服務機構端與急性醫療端的連結尚待提升,才能有利量測數據運用的專業深度。其次,長照機構是以生活照顧層面為主,除了量性的生理量測數據之外,也會產生許多質性數據,這兩類資料如何做有效結合配搭,進行模組化分析,是另一個需要思考的議題。

長照服務應用智慧化科技的意義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現今,許多人認為長照服務單位若能更多使用智慧化科技設備,能減少許多人力的聘用,進而減低經營成本的負擔。但若我們深究人性的需求與照顧的本質後,將會發現智慧化科技應有其更深遠的意義:

1.傾聽使用者需求

以被照顧者及照顧者為中心長照機構的生活服務內容繁細,須要相當多元專業功能的工作團隊,因此智慧化科技的研發及導入必須能符合多方使用者的需求,才真正能為其所善用。

2.產官學合作研究平臺

資源鏈結、互助互益單一型態的科技設備或系統並無法滿足長照機構全人、全程、全面的服務提供,因此需要更多類型的業者投入,願意釋放、整合資源,與長照服務機構共同組成一合作研究開發的平臺,才能為使用者建構出「有效好用」的智慧化環境與模式。

3.創造人性化價值

增加陪伴、提供舞台智慧化科技應用的主要目標應不僅僅在於減少人力的表層意義上,而是透過智慧化減少做重複工、提升人力運用的效益,進而增加「陪伴和關心」被照顧者的時間,為其營造更多生命的舞台,創造出人性化「深度照顧」的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中華民國人口推估報告(2018至2056年),取自: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84223C65B6F94D72(最後瀏覽日:2019年6月6日)。
[2] 台長照產業困境:人員不足、紙本窠臼仍在(2018年01月25日),物聯網入口網,取自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cat1=20&id=0000523357_BF94SWFA4W52H68ZX8BR4(最後瀏覽日:2019年6月6日)。
[3] 吳芳銘(2019)。智慧科技列車開進長照-如何建構活躍老化的社會,或落實優質長照制度, 以因應超高齡社會海嘯般的快速侵襲, 已成為當務之急。科學發展,544,31-35。
[4] 衛生福利部遠距智慧健康照護專區(2019年4月29日),衛生福利部遠距智慧健康照護專區入口網,取自http://mohw.telecare.com.tw/WebPages/Sidebar1/ProjectArea.aspx(最後瀏覽日:2019年5月19日)。